等离子刻蚀机在半导体制造中应用广泛,以下是一些具体案例:
GaNLED阵列制造:厦门中芯晶研半导体有限公司采用NordsonMarchRIE-1701等离子体蚀刻系统,使用SF6等离子体制造氮化镓(GaN)发光二极管(LED)阵列。将2英寸蓝宝石基GaNLED外延晶片切成1cm×1cm的芯片,以Cu作为掩模材料,通过紫外光刻进行图案化。在刻蚀过程中研究了不同射频功率和载体衬底对GaN刻蚀速率的影响,以及蚀刻引起的表面粗糙度。最终成功制造出高密度LED阵列,通过添加载体衬底提高了蚀刻均匀性和表面粗糙度,经高温退火降低了金属和GaN之间的接触阻抗。
先进芯片前道工序刻蚀:中微公司的Primonanova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设备,应用于7纳米、5纳米及更先进的半导体器件刻蚀。该设备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技术,具有完全对称的反应腔、超高的分子泵抽速等创新设计。可用于多种导体刻蚀工艺,如浅沟槽隔离刻蚀(STI)、多晶硅栅极刻蚀;也可用于介质刻蚀,如间隙壁刻蚀(SpacerEtch)等,能为芯片制造提供更宽的工艺窗口,实现较低的制造成本,已在多家客户生产线上正常运行,良率稳定。
8英寸晶圆栅极刻蚀:在8英寸晶圆的栅极刻蚀工艺中,使用GXS组合的复合系统搭配等离子刻蚀机。芯片代工厂的生产数据显示,该组合可将刻蚀腔体的真空度稳定在5×10⁻⁴mbar,使SiO₂刻蚀速率达到1200Å/min,且片内均匀性误差≤1.5%。相比之前使用的油封泵方案,刻蚀后缺陷率从0.35%降至0.08%,单台设备年产能提升约2300片。
半导体铜互连工艺:在半导体铜互连工艺中,利用等离子刻蚀机处理金属氧化层。通过特定工艺,可将氧化层残留控制在<0.5nm,有效提升了工艺质量。在晶圆级封装中,使用该工艺后良品率从92%提升至99.6%。